男女主角分别是李青青王志的其他类型小说《农家媳妇:富贵临门李青青王志全文免费》,由网络作家“冷香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次日早晨,卯时三刻(大概六点四十五),李青青起床时,除了三个小孩子外,其余的人都起床了。她竟然比王桔都起来的晚。王老汉已经把茅房的粪水挑出来兑了清水,浇了山坡上一片南瓜地。刘氏已经去菜地摘了黄瓜、莴笋等青菜并清洗干净。王志用扁担水桶去村口挑井水,来回十几趟,把家里的两口很大的瓷缸全部挑满。张氏把鸡放出来,又扫了家里及院子的地。王亮煮饭,王桔烧火,已经焖了一大锅白米饭,打开锅盖盛出来放凉。这可不是早饭吃的,而是用来做青菜饭团的米饭。以前李青青在娘家时,李家人也是这么勤劳,但是仍然穷的叮咚响。古往今来,农民若没有好的点子,只靠着地里的农作物可赚不到钱。李青青迅速的把尿桶的水倒到后面的菜地洗干净,然后洗漱完毕,来到厨房,听到弟弟、妹妹向她...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李青青王志全文免费》精彩片段
次日早晨,卯时三刻(大概六点四十五),李青青起床时,除了三个小孩子外,其余的人都起床了。她竟然比王桔都起来的晚。
王老汉已经把茅房的粪水挑出来兑了清水,浇了山坡上一片南瓜地。
刘氏已经去菜地摘了黄瓜、莴笋等青菜并清洗干净。
王志用扁担水桶去村口挑井水,来回十几趟,把家里的两口很大的瓷缸全部挑满。
张氏把鸡放出来,又扫了家里及院子的地。
王亮煮饭,王桔烧火,已经焖了一大锅白米饭,打开锅盖盛出来放凉。这可不是早饭吃的,而是用来做青菜饭团的米饭。
以前李青青在娘家时,李家人也是这么勤劳,但是仍然穷的叮咚响。
古往今来,农民若没有好的点子,只靠着地里的农作物可赚不到钱。
李青青迅速的把尿桶的水倒到后面的菜地洗干净,然后洗漱完毕,来到厨房,听到弟弟、妹妹向她打招呼声,微笑道:“我教你们做青菜饭团。”
“好。”王桔羡慕李青青的厨艺。同样的食材,刘氏、张氏做出来只是熟了,远不如李青青做的。不过,王桔最羡慕的是李青青的医术,这可是能救人命的大本事。
“谢谢三嫂。三嫂最好了。”王亮的嘴巴很甜。
李青青把黄瓜、莴笋切成丁,莴笋用开水烫了一下,黄瓜、莴笋丁放少许盐,撒在米饭里搅拌,然后揉搓成一个个圆圆的大小一样的青菜饭团。
雪白的大米饭,青绿色的黄瓜丁、莴笋丁,散发淡淡的米饭香、青菜清香,这就是简单低脂的青菜饭团。
王亮搓了一个,没搓紧,不好看。王桔也搓得不好,不敢再搓,怕浪费米饭青菜。看来青菜饭团也是需要技巧。两人望向李青青的目光更加尊敬。
不到半个时辰,二百多个青菜饭团做好,用底部铺有深绿色棕叶的背篓装好。
王志背上背篓与王亮这就出发去县城售卖。
王志是成年人,但是性格内向憨厚,卖东西有点放不开。王亮虽未成年,性格外向放得开,脑子灵活。兄弟俩正好互补。
这时,又一锅米饭蒸好了,李青青等米饭凉了些,又做了二百多个青菜饭团,“爹、娘,你们先吃几个饭团,再去县城。对了,让大哥、弟弟也吃饭团。别饿坏了。”
自家就是卖青菜饭团,这青菜饭团又不是很贵的吃食,没道理自家人不能吃。
“老头子,快吃,吃完了走人。”刘氏边催促,边往嘴里塞饭团。
“青青,你也吃饭团,别饿着。”王老头刚才想了又想,到底没说青菜饭团怎么分利润。
他想把青菜饭团的利润多分给李青青一些,但是家里他不管钱,所有的钱都是刘氏管着。
大唐国男尊女卑。王村大多数人家是男人管钱,女人想用钱就向男人要。
王家却是相反。
原因说来话长。当年,王老头的六位亲人相继去世,被人传成天杀星,会克死一切活人。别说是娶媳妇,就连交个朋友都困难。
后来刘氏派媒婆跟王老头传话,要是婚后让她管钱就嫁了。
当时,王老头给亲人看病、安丧,把银钱都用光了还卖了两亩地,除了三排房子几亩地,一个铜钱也没有,二话没说就同意。
这般两人成亲。婚后刘氏管钱。
刘氏对儿女一视同仁,也不重男轻女,更不会嫌弃和前夫生的有残疾的王志。
同母异父跟同父异母是有区别的。王志兄弟姐妹五个就被刘氏教育的重感情,团结友爱。
王老头自是愿意儿女关系融洽,只是王志夫妻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张氏这一胎怕又会生女儿,村里人跟王老头提议让他把王志一家五口分出去单过,别让王志一家五口拖后腿。
王老头是琢磨过此事。他的亲生长子王浩为了这个家去当兵,远离家乡吃苦,还有很大的凶险,亲生儿媳妇李青青为了这个家弄出咸蛋赚钱。
唉,他希望李青青手里能多点钱,这样以后等王浩回来,不用再费心力去赚钱。
王老头给继儿子王志娶妻生女、给继女王月嫁妆嫁出去,已经做的很好。现在他想为亲生儿女着想是人之常情。
官道边,刘氏朝着背着竹篓的王老头高声道:“老头子,你想什么呢,我跟你说话,你都不应!”
王老头两道浓眉一挑,道:“青菜饭团赚了钱多分给青青一些。”
刘氏在家里时也跟着学做青菜饭团,做的比王亮、王桔还做的丑,心里是佩服三儿媳厨艺高,这么好的点子在娘家没有用,竟是便宜了婆家也是她们王家,就冲这点得奖励。笑道:“那是当然,你不说我也会这么做。”
王老头还怕刘氏不同意呢,没想到刘氏也是这么打算。老头认为刘氏喜欢李青青,偏向王浩,那就是对他生的儿子好,对他比前夫爱意多。不由得哼上当地的小曲。
刘氏不知道王老头高兴哼小曲是因为多情脑补了那么多,道:“难得天公作美,今天又是大晴天。希望我们家的青菜饭团全部卖光。”
老夫妻来到和县城门时,在官道两旁的长长的集市走了一圈,竟然没看到王志兄弟,就以为他们跑到昌镇去卖青菜饭团。
眼下是上午,正是集市最热闹的时候,附近村子的村民把家里的东西拿到这里卖给县城的居民。
当地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正值秋季,鸡、鸭、鱼、肉、蛋、青菜、野兔、鹅都有,还有人卖驴肉。
卖辣椒的人最多,今天的价钱比昨天还略低些。
王老头想到家里的辣椒,贱卖了太亏,不卖自家吃又太多,要是给李青青做剁辣椒……
“香喷喷好吃的青菜饭团,不用生火不用下厨,直接当饭菜吃,一个只需两个铜钱,买五个送一个,快来买。”刘氏不怕被人笑,大声喊起李青青教的话,招呼进出的路人。
昨天卖咸蛋,她就是这么喊的。可比王老头能放开多了。
旁边卖鸡蛋的皮肤黑黑的村民刚来一会儿,望着老夫妻竹篓里的青菜饭团挺诱人,只是价钱卖得太贵。
王志沉稳,看到爹娘的竹篓空了,道:“饭团都卖光了,我们回家。”
“回家了!”王亮压根就没想在众目睽睽之下说湘月斋的事,把王老头手上的竹篓接过来背上,大步流星的走了。
王老头夫妻心里着急问发生什么事,紧跟了上去,还是王志跟张大虎微微点头打招呼告别。
张大虎望着竞争对手一家人的背影远去,脸上浮现志在必得的笑容。
初秋的下午,艳阳高照,非但不冷还有点热,特别是站在阳光下面走路,一会儿就热得脑门出汗。
李青青正带着张氏、王桔在二院的院子用菜刀剁辣椒时,前院响起王老头四人的声音。
王盼弟手里拿着一块米花糖,风似的跑过来,兴高采烈的叫道:“爷爷奶奶爹小叔叔回来了。小叔叔带回来米花糖,湘什么斋的米花糖,给我们每人一块。米花糖耶。”
米花糖是当地的一种用大米、油、糖做成的零食,爆好的大米花用油炒,再裹着极薄的一层糖浆,淡淡的甜味,还有油香。
它的价钱比糖、甚至比麦芽糖便宜的多。
糖是三十几个铜钱一斤。麦芽糖二十几个铜钱一斤。米花糖一斤是十三、四个铜钱。
走街串巷的卖货郎就会卖米花糖。
这样的奢侈零食价格跟猪肉一样了,王村的人家里条件好的,逢年过节会买一点给小孩子吃。
王家已经很久没吃过米花糖了。上次还是王浩当兵之前赚了钱买的呢。
张氏哭笑不得的跟李青青道:“弟妹,你看看,你昨天给了四弟铜钱,他今天就全买米花糖了。”
“大嫂,我没把钱花了。米花糖是湘月斋的掌柜送的。”王亮的声音从前院传过来。
很快,他就来到了二院的院子,看到家里三个大小女人用菜刀咚咚剁着红辣椒,旁边的几个木盆已经装满剁碎的红辣椒,场面有点震撼。
王家只有一把菜刀。另两把菜刀是张氏从族人家里借的。
张氏惊诧问道:“不要钱送的,还有这等好事?”
“湘月斋掌柜要买三嫂的咸蛋方子,为了套话,送给我一大包米花糖。”王亮最先走到李青青跟前,伸出两只手掌,然后变戏法般手掌上出现了几块米花糖,“三嫂,快吃糖。你放心,我没有出卖你,也没有替你把咸蛋方子贱卖了。”
李青青才来大唐国两个多月,就从亲朋好友的嘴里听说过湘月斋。听到湘月斋要买咸蛋方子,大眼睛一亮,放下菜刀,站起来,拿了一块米花糖放进嘴里,边吃边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亮边激动的回答边把米花糖给张氏吃了一块,最后剩了三块全部给了王桔。
原来,今天他和王志刚到县城城门,还没开始卖青菜饭团,就被在此等候多时的湘月斋小二请到县城里的湘月斋分店铺。
分店铺的掌柜和一个长得小胡子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蓝衣青年接见他们。
掌柜见王亮年龄小,就让小二拿了一大包米花糖硬塞给王亮,然后开门见山的说出目的,要买咸蛋方子。
王志反应不过来,没有吭声。
还是王亮开口说话,问湘月斋能出多少两银子。
掌柜的伸出右手五个指头。
王亮以为掌柜的只给五两银子,直摇头说太少,又直说这方子是他家亲戚的,不是他家的,还说这几回咸蛋买卖很好,就算亲戚同意卖,也不可能贱卖。
掌柜的正要说话,小胡子就伸出右手五个指头,然后来回翻了一下。
王亮以为小胡子出十两银子,哈哈,一下翻了一倍,都够买两亩半上好的地,激动的差点替李青青同意,好在还是忍住了,答复回家告诉亲戚,明天回话。
小胡子点头,跟王志兄弟聊了一会儿,还饶有兴趣的看了青菜饭团,甚至花一百个铜钱买了六十个。
王志兄弟出了湘月斋。
王亮认为反正已经进城,干脆在湘月斋不远的街口卖青菜饭团,没想到衙役过来驱赶,说是县城不能随地摆摊,还要收商税,最后是湘月斋的掌柜出来说好话,衙役这才走了。
王志兄弟虚惊一场,卖光青菜饭团出城跟王老头夫妻汇合,然后火速回家把消息告诉李青青。
在堂屋喝了水解了渴的刘氏炮弹般冲至二院,指着两个儿子跟李青青气呼呼道:“他们两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进湘月斋的后院内间。若是那湘月斋的掌柜心存歹意,随便找个由头就能扣下他们两个,再讹我们家交出咸蛋方子。”
王志感慨道:“我们被衙役盯上,发现衙役跟掌柜的很熟,我们这才知道后怕。”
王亮却道:“娘,你想多了。湘月斋的小二请我们进县城店铺,当时官道两边好多摆摊的人都看到了。我们要是在湘月斋出什么事,以后谁敢进湘月斋?”
“傻小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咸蛋方子价值十两银子,湘月斋万一舍不得出银钱,就要坑你们兄弟,你们兄弟若是进了公堂,就得挨板子,这一辈子就毁了。”刘氏急得上前要拧王亮的左耳朵,见王亮兔子般跑了,气得咆哮道:“你给老娘记住了,不许冒失进别人家的后院内间,有什么事就在大厅堂堂正正的说。”
王志最听刘氏的话,一个劲的点头。
王亮还是没心没肺的哈哈笑。
别看王亮刚给了王桔三块米花糖,王桔该“出卖”王亮还是出卖,一把抓住王亮的胳膊,朝刘氏道:“娘,快来。”
刘氏冲过去把王亮的两只耳朵都拧了,还打了他肩膀两下。
王亮发出杀猪般的尖叫声,“我错了。娘的话我记住了。”
李青青嘱咐道:“小心没错。”
前世,她做买卖,什么人都遇到过。有些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王家是无权无势的泥腿子,对上有钱有势的湘月斋,自是要防备。
刘氏声音又高又亮,继续骂道:“你还白拿人家的米花糖,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你没有吃过米花糖,你是三岁小孩子不懂事见到糖就走不动路吗?”
李青青微笑道:“虎皮辣椒、炒豆角。今天我特意多做了饭菜,你们这么辛苦多吃点。”
张氏、王盼弟生怕王老头夫妻会说道李青青浪费,结果听到王老头乐呵呵大声宣布:“吃饭。”
之前饭菜做好了,都放在灶边,这会还是温热的。
王月出嫁了,王浩在当兵,都不在家。
现在围着八仙桌吃晚饭的是王老头夫妻、王志夫妻、王盼弟姐妹、李青青、王亮、王桔,共计十人。
三个小女孩别看年龄小,吃的并不少。其余人肚子里没有油水饭量很大。
李青青的厨艺比刘氏、张氏高超的多,虎皮辣椒是新式菜十分美味很下饭,炒豆角沾了点猪油辣味也很好吃,得到家人大声夸赞。
东西卖光,饭菜香喷喷,气氛很好。
晚饭之后,张氏很识趣的去厨房洗碗,王桔带着三个吃的小肚子鼓起来满脸幸福的小侄女去洗漱。
此时天已大黑,月亮的光只照到堂屋门里一点点,屋内黑呼呼,刘氏看不到李青青的表情,笑道:“青青真是个沉稳的,竟能一直忍着不问我们卖了多少钱。”
李青青配合的问道:“多少钱?”
王老头、王志分别从怀里掏出鼓鼓的布袋,然后放在八仙桌上,打开布袋口,露出一枚枚铜钱。
王亮亢奋的叫了一声,上手拿了一个布袋去数钱。
刘氏兴致勃勃的数另一个布袋的铜钱,还小声道:“老头子,那块碎银快拿出来。”
王老头乐呵呵站起来转过身,背对李青青,在身上掏了一会儿,转身右手往八仙桌上一拍,手抬起后,得意的笑道:“三钱银子。”
银子一两等于一千个铜钱,一钱银子等于一百个铜钱。
三钱银子就是三百个铜钱。
黑呼呼,李青青根本看不清碎银的模样。她摸到碎银拿到堂屋门口有光的地方瞧看。
王老头生怕李青青手松拿不住碎银掉地上,紧张的坐直了盯着她的身影。
好在李青青看完碎银掂了掂份量后放回八仙桌。
“三嫂,三钱银子是我和大哥在县城卖咸蛋得的。”王亮兴冲冲抬头说了一句,然后低头摸着铜钱一枚枚的数。
“咸蛋好卖,有老主顾也有新主顾买。我和四弟的两百个咸蛋不到中午就卖光。”王志平时话少,今天实在是高兴,话多起来,又道:“弟妹说的对,辣椒丰收,价钱低不好卖。我们这么晚才回来,就是为了卖辣椒。”
原来,今天一大早,四人带着两百多斤辣椒、三百五十六个咸蛋从李家出发,到了和县之后,王老头夫妻拿出一百五十六个咸蛋去五里外的昌镇卖,卖掉之后返回和县跟王志兄弟汇合。
咸蛋只有王家卖,销路很好,不到上午就卖光。二百多斤辣椒却一直到下午,还是刘氏决定降价才卖掉。
王老头也不笑了,道:“县城城门官道两边都是卖辣椒的,三斤才一个铜钱。我们家的辣椒卖相好,没有泡水,也卖不掉,你娘就降到两斤一个铜钱,被县城酒楼买走了。”
泡了水的辣椒占秤不说,放两天会腐烂。酒楼采买的掌柜是明白人,把王家的辣椒全买走了。
“家里剩下的辣椒不要卖了,我做新吃食要用到辣椒。”李青青就等着辣椒丰收推出剁辣椒卖钱。
大唐国类似唐朝,南北百姓的生活习惯也相同。不过,大唐国已经有了玉米、辣椒等农作物。
这两个多月,李青青通过观察打听,了解到当地虽然地属南方,物资丰富,但是前世很多美食没有出现。
于是,她在说服王老头夫妻之后,做出简单容易制作的美食咸蛋售卖,也是尝试。
咸蛋热销,证明当地人爱吃。
咸蛋用的蛋是鸭蛋,王村方圆几十里养鸭子的人不多,两个多月才收了几百个鸭蛋,马上冬天天冷,鸭子产蛋量减少,没有鸭蛋就做不了咸蛋。
眼下辣椒丰收,李青青决定做出剁辣椒售卖。
王家地里还有五百多斤辣椒没收,王老头本来还想明天收了后天一大早去卖,听到李青青要用辣椒做新吃食,不由得问道:“辣椒能做什么新吃食?”
李青青解释道:“剁辣椒。做菜用来当调味。很好吃。”
“为什么辣椒卖的钱能比辣椒多?”王老头就怕糟践了辣椒。
五百多斤辣椒可是二百多个铜钱,如果用来买一斤六个铜钱的盐,够买三十多斤全家人吃好几年了。
几年的盐钱!
李青青缓缓道:“能。爹,您看,我用鸭蛋做成咸蛋,就比鸭蛋卖的贵,买的人还多。”
王老头想了想,道:“那先用五十斤辣椒试试,就跟咸蛋一样。”
之前李青青提出卖咸蛋,王老头就是先让她做五十个试试。
李青青道:“五十斤太少。”
“那就一百斤。”王老头怕李青青的剁辣椒做出来卖不掉。
李青青心里轻叹一声。湘城的地理环境类似前世的长沙。剁辣椒可是湖南人的最爱。她认为湘城的人肯定也喜欢吃。
一百斤剁辣椒的量太少了。她得想办法让王老头同意把李家的红辣椒都做成剁辣椒。
黑暗里,王志看不到继父、三弟媳妇的表情。他作为长子,没有能力,没有见识,更没有钱,无法发表意见。上次三弟媳妇做咸蛋,他就是这样一声不吭。
刘氏、王亮已经把钱数了三遍。
刘氏性格大大咧咧,还忘性大,不过数钱却数不错。
王亮从小跟着王浩学了认字算账,脑袋瓜又聪明,更不会数错,激动的道:“咸蛋一个三个铜钱,两个五个铜钱。辣椒两斤一个铜钱。我们一共卖了七百二十一个铜钱,还有三钱银子。”
王老头十分惊喜,失声道:“一两多银子!”
王亮得意的道:“可不是。我三嫂做的咸蛋占了大头。”李青青做咸蛋时,王亮主动帮忙。王亮觉得一荣俱荣。
刘氏笑道:“那是。”这咸蛋的利润有她和王老头的一半。
王亮又道:“辣椒顶多一百五十个铜钱。”
李青青微笑道:“辣椒就算一百五十个铜钱。弟弟数出钱给娘。”
王招弟实在是忍受不了饭菜的香气,穿着破草鞋的她噔噔跑了出来,仰着脖颈问道:“爷爷、奶奶、爹、四叔都去卖辣椒、咸蛋,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啊?”
王盼弟小大人般愁眉苦脸的自语道:“是不是咸蛋难卖?”
张氏的孩子多,肚子里还有一个,哪怕终于如愿生儿子,照样没钱养,她一直发愁家里没有银钱,若咸蛋卖不掉,损失掉的本钱会让王家的日子更加艰难,啐了一口,骂道:“乌鸦嘴,死丫头!我们家的咸蛋那么好吃,怎会卖不掉!”
王盼弟被骂,并没有委屈的哭,只是单眼皮的小眼睛目光有些怯懦。她娘就是这个性格,生不出儿子就总是骂她们姐妹。好在没有动手打她们,比村里其他小女孩的娘强多了。
傍晚,王老头夫妻、王志、王亮终于从外面回来了。
四个人数王老头的动静最大,在篱笆墙外就开始哈哈大笑,“我们赶天黑前回来了!”
王老头今年五十岁,个子不高,肩膀宽厚,粗胳膊粗腿,皮肤黝黑,方脸浓眉大眼,眼角布满皱纹,头发灰白,不过昂首挺胸,看上去挺精干。
他是王家的一家之主。
五个儿女当中长子王志、二女儿王月是主母刘氏带过来的,不是王老头亲生。
三儿子王浩、四儿子王亮、五女儿王桔是王老头亲生。
“我闻到饭菜香了。老头子抠门的不得了,把青青给我们做的饭团卖掉不让我们吃。真是饿死我了!”刘氏快人快语,还是大嗓门。
她比王老头小七岁,个子比王老头高半头,皮肤微黄,圆脸细眉,高鼻梁大嘴,性格泼辣。
“呵呵。”王志跟在二老身后,憨笑两声,也不言语。
王志今年二十四岁,他和二妹王月是刘氏与前夫所生,刘氏的前夫并不姓王,刘氏为了让王老头接纳,就把兄妹俩的姓都改了。
王志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右腿比左腿短,走路一瘸一拐,左胳膊比右胳膊细一圈,肉眼就能看出来,哪怕三伏天日头能把人晒死下地干活都不敢打赤膊。
王志长相随了刘氏的前夫,大脸厚嘴唇,塌鼻子,容貌丑加上残疾,当年找不到媳妇,不得已娶了比他大两岁还成过两次亲的张氏。
“三嫂,我们回来了,辣椒卖光了,咸蛋也卖光了。你给我们做的青菜饭团,我手快跟大哥分吃了一个,剩下三个全部被爹卖了。”王亮本是走在最后面,进了篱笆门之后,箭般跑进堂屋,一边跑一边说话,浑身上下透着喜意。
王老汉啧啧嘴巴,很是感慨道:“县城的人可真有钱,一个那么点大的饭团,竟然给我两个铜钱。”
王志特意解释道:“弟妹,爹没打算卖你做给我们吃的饭团,是县城的人见四弟吃饭团就馋了,直接给六个铜钱把三个饭团都买走。”
他们一回来,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卖就卖了。”李青青端着一木盆米饭从厨房走出来。她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此时能吃进一只牛,说话也有气无力,“你们走了一天的路,肯定饿了,快来吃饭。”
米饭原本是放在堂屋八仙桌,后来怕凉了就放在厨房灶上温着。
“三嫂你在厨房啊。”十岁的王亮从堂屋冲出来,差点撞上迎面而来的李青青,连忙闪到一旁贴着墙壁让开路,本想跟李青青表功,看到满满一盆的大米饭,肚子咕噜直叫,恨不得把头埋进盆里大吃一通。
刘氏朝小儿子嗔怪道:“过了冬天你就十二岁了,还这么冒失!”
当地人说的是虚岁。王亮明年虚岁就十二岁了。
王桔端着一盘虎皮煎椒,张氏端着一盆炒峨眉豆跟在李青青身后进了堂屋。
张氏已经听到小叔刚才说的话,所有的东西都卖光,这下好了,家里没有赔钱还赚钱,不由得脸上露出喜滋滋的笑容,想到小桃子大的青菜饭团,就是把用开水烫过的青菜和二两熟米饭揉捏成团,惊讶问道:“一个青菜饭团卖了两个铜钱?”
当地的物价,县、镇比村子略贵。
大米有糙米、精米。一斤稻谷,如果打糙米能出七两多,如果打精米只能出六两。
两斤糙米五个铜钱,一斤精米三个铜钱(古时糙米比精米便宜)。
大米是生的,放水蒸熟了分量会增加。一斤大米能蒸出六、七个饭团。
李青青做的饭团用的是精米。
一斤青菜一、两个铜钱,如果是应季产量多的青菜,最便宜时两斤一个铜钱。
精米、青菜都是王家自产,成本比市价低的多。
王志答道:“对。所以爹不让我们吃,把青菜饭团全部卖掉。”又道:“弟妹的厨艺好,做的青菜饭团看着就好吃。”
张氏跟着点头道:“那是。”心里还是有点不敢相信,一个小小的饭团竟然能卖那么多钱。
王求弟抱着王亮的大腿要举高高。她人小却敏感的很,知道她爹王志重男轻女,不敢找她爹撒娇,就总是找她小叔叔。
王亮摇着手道:“你叔叔我走了四十几里路,累死了,可抱不动你。”
刘氏笑道:“求弟跟小猫一样轻,你怎么就抱不动她了?”
“婶婶做了好吃的。”王招弟边说边流口水。她早就饿坏了。
“我得喝水。”王老头进了堂屋,饭菜香味扑鼻而来,隐约看到破旧的八仙桌上摆着三个东西,也看不清是啥,犹豫先喝水还是先吃饭菜,听到小女儿王桔说要点油灯,习惯性的道:“不是年不是节,点什么灯。外头月亮大着呢!”
这年头能天天点油灯的都是富裕人家。王家人口这么多,劳动力却少,挣的钱只够活着。
王亮道:“爹,吃饭不点灯看不见。”
“臭小子,以前不点灯吃饭,也没看见你把饭吃到鼻子里。”王老头头摇得像拨浪鼓。他是坚决不同意吃饭点灯。
李青青出嫁前在小泉村的娘家的那几天也是摸黑吃饭洗漱睡觉,嫁到王家仍是如此。心道:何时结束在黑暗中行走的生活?
王亮噘嘴,往肚子里灌了半碗温水解了渴,问道:“三嫂做什么好吃的,这么香?”
“好。”坐在灶炉前的王桔点了点头,扭头看到了李青青直接把小半簸箕绿油油的辣椒倒进了锅里。
王家的地里种的辣椒,一种绿色,一种红色。
两种辣椒都是肉较厚的那种,个头快有成人巴掌长。
这样的辣椒辣度没有小米辣椒高,但是亩产量高,且大多数人的肠胃能承受,在天气阴湿的当地很受欢迎,家家户户都爱吃。
往年王家把大多数的红辣椒晒干卖掉,绿辣椒自吃、送亲朋好友或卖掉。
王老头、刘氏都是过日子特别节省的人,舍不得吃可以卖钱当人情送的辣椒,哪怕是绿辣椒也舍不得。
今晚李青青炒菜用的就是绿辣椒,半簸箕大概两斤,要是拿到集市能卖几个铜钱。
于是,王桔也担心李青青会被王老头夫妻说道,忍不住提醒,“三嫂,这么多辣椒全炒了?”
“对。辣椒丰收,咱们家吃饭的人多,我多炒些。”李青青用锅铲在绿油油的辣椒上面挤压,把辣椒的水分挤出来,发出吱吱声,冒出辣椒的呛鼻子的气味,条件反射咽了一下口水。
辣椒是老天赐给生活在阴湿南方老百姓的美食。
虎皮辣椒、小炒肉、辣椒爆炒仔鸡、辣椒炒鸭块、辣椒炒牛柳……独自煎炒、给鸡鸭鱼肉当配菜都好吃。
在没有肉的条件下,李青青做的就是虎皮辣椒。
正宗的虎皮辣椒用的尖椒。那种尖椒当地也有,不过辣度太高,王家没有种,李青青就用王家自种的肉厚辣度中等的绿辣椒。
灶火慢慢燃烧,锅里辣椒的水分已被煸干,辣椒的皮呈虎皮颜色,这时,李青青沿着辣椒边缘放了两块红枣大白色的猪油。
猪油被火融化然后全部被辣椒吸收。
空气飘散着浓郁非常诱人的肉、辣椒香气,王桔口腔里充斥口水,只要张开嘴就会流出来。
放了猪油、盐后的虎皮辣椒表皮亮晶晶,被李青青用锅铲盛到一个直径尺长的大黑瓷盘子。
哪怕是丑陋粗糙的大瓷盘也无法掩盖虎皮辣椒诱人食欲的品相。
王桔忍不住站起来,目光随着虎皮辣椒移动,心里叫嚣着吃掉它!
“四妹,把火弄大。我还要炒一个菜。”李青青把切好的一小把蒜瓣放进直径两尺多的大铁锅里就着虎皮辣椒剩下的油翻炒两下,等飘出蒜香,就把摘了的峨眉豆倒进去。
峨眉豆是豆角的一种,也称白扁豆。《本草纲目》记载它有止泻利、健脾胃、除湿热的功效。
峨眉豆好种植,生长特别快。王家只在后院种了两颗就疯长吃不完。但是峨眉豆需要配着猪肉炒着才好吃。
这不锅里还余有一点点猪油,正好用来炒峨眉豆。
峨眉豆必须炒熟,不然吃生的,人可能轻微中毒。
峨眉豆炒熟香喷喷,盛了半木盆,木盆直径一尺长半尺高,专门用来盛菜盛饭。
灶火被王桔封上了,锅里已经被李青青盛满了水,残余的灶火会把水烧热。热水可以用来洗碗、洗脚什么的。
姑嫂二人做好饭,也不休息,到院子里帮着张氏母女捡辣椒。
李青青踩着梯子上了屋顶,要把屋顶上的辣椒捡进大箩筐,却听张氏在下面高声道:“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弟妹,明天不会下雨,屋顶高,屋顶的辣椒就不用收。”
王村风气纯朴,本村的人不会偷盗,可是会有外面的人摸进来偷东西。
王村的人穷,养狗的没几家,前两天晚上有一家两颗树上价值几十个铜钱的桔子全被外面的贼偷走了。这家人的主母气得站在村外骂了两天,今天早上还在骂呢。
于是这两天全村人都把晒的菜收回家。王家院子里的辣椒若不收,怕被人偷走。
“那省事了。”李青青微笑。她可没有张氏会看天气,便手脚灵活的下了楼梯。
张氏望着李青青苗条的背影,想到李青青美丽聪慧、厨艺高超,再想到李青青刚嫁到王家才两个月就做出新鲜吃食咸蛋卖掉赚到银钱被公婆看重,不由得面露自卑。
李青青倒没多想,把木制的梯子搬回杂屋靠在墙边。杂屋里面飘散浓郁的药味,那是这些天她从山上采的草药制成的生药、药丸所发出的气味。
前世,她是个孤儿,高考进入军医大,毕业当军医,准备在部队当一辈子的兵,后来军队医院归了地方,她倍感失落转业经商,挣了很多钱到处旅游,走到哪里都要品尝当地的美食,有一天走在人行道上被醉酒驾车的司机撞死,再睁开眼就成了架空时代大唐国湘城小泉村将要嫁人的农女。
原身也叫李青青,当时已跟王浩定了亲事。
原身不想嫁,她的心上人是本村的一个考取功名的童生,这个童生对原身也有好感,只是童生的娘说原身没有嫁妆帮不了童生读书考秀才,坚决不同意。
原身非常抑郁得了热伤风就这么去了。
李青青到了之后,对这种包办婚姻也不情愿,只是入乡随俗,也是替原身报答李家二老的养育之恩,就这样嫁了过来。
两个月前,服兵役的王浩利用短暂的探亲假回到王村跟李青青拜堂成亲后就返回军队。
李青青就成了古代的军嫂。前世,她当过军人,自知军人不易,决定当好军属,替王浩照顾家人。
王桔、王盼弟站在院子三尺高的篱笆外,一边低声说话一边眺望村口。
王家的地势比较高,能看到大半个村子。
“姑,不知道辣椒能卖多少钱?”
王桔想到李青青昨晚说米菜越丰收价钱越低的话,不由得摇了摇头。
“我们家的辣椒又大又新鲜,肯定能卖好价钱。”王盼弟对此充满了希望。
张氏从院子走出来,低声问道:“小妹,这回爹娘拿了多少咸蛋去卖?”
前几次王家每次顶多卖五十个咸蛋,中午就回来了,今天竟是到现在还不见人影。
王桔仍是摇了摇头。家里的咸蛋所用的鸭蛋是由李青青和王老头夫妻共同出的,所有鸭蛋的都是由李青青一个人做的,也是由她掌握,如今在家里的人,只有她知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