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楚国、齐国和韩国的将领共同指挥,兵力庞大,阵容雄厚。各国军队在战前誓言要联手打败强大的秦国,为各国的百姓复仇,为自己争夺更多的权利与土地。戴羽亲自坐镇前线,指挥着这场战略性的进攻。他深知,此役一旦成功,六国将会打破秦国的铁血防线,重新掌握中原的局势。
然而,戴羽所想的和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在战斗初期,六国联军的士气高昂,各军队相互协作,气势如虹,仿佛一颗利箭对准了秦国的心脏。但随着战斗的推进,戴羽逐渐感到,联军内部的矛盾与混乱开始显现。
“报!齐军与韩国的部队发生冲突,双方互相指责,战斗频繁。”一名军情传令官急匆匆地跑到戴羽帐前。
戴羽脸色一沉,他抬起手示意暂时安静,等那传令官继续报告。
“楚军与南魏的部队在前线阵地争夺物资,互有摩擦,几次爆发冲突。”传令官继续说道,面色不安。
戴羽深吸一口气,皱起眉头。虽然六国联合的指挥系统已早早定下,但实际上的协作远没有想象中的顺畅。各国军队虽然表面上听从他的指挥,但每一个将领背后都代表着各自国家的利益,指挥权和奖励分配成为了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和。
特别是物资的争夺和后勤的配合,更是成为了几支军队之间内讧的根源。齐国的将领,擅长快速进攻,却常常忽视后勤问题;韩国的军队则纪律松散,常有逃兵,导致战场上无法集中兵力;而楚国和南魏的军队则在战略上总是无法统一意见,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和协调。
戴羽在这场战斗的指挥中,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尽管他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一直努力协调各方力量,但局势依然日益复杂。每一场小规模的冲突和内讧,都像是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在战斗中爆发。戴羽深知,若继续这样下去,不仅六国的合作会瓦解,战斗的最终胜利也会变得渺茫。
“我们必须加紧处理这些内部问题。”戴羽语气凝重地对身旁的副将说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六国联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