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朱连的现代都市小说《结局+番外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朱连》,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还有,朕问你,凶手是谁?”王庭梅机械似的回答道:“是流贼。”“那告诉那些学生,凶手是流贼!流贼就藏在京师百万民众之中,仅靠顺天府衙这些人是抓不住的。”“他们手中有笔,鼻子下有嘴,让他们用笔写,用嘴说!写给京师百万民众看,说给京师老百姓们听!把流贼残忍无情的一面全都展现出来,只有百姓们看到了真相,才会抵触流贼,恨流贼,发自内心的想抓流贼!”“抓住了流贼,就是抓住了凶手。”“剩下的,还用朕多说吗?”王庭梅跪在地上怔了一会,磕头谢恩后急匆匆离去。四位阁臣,外加锦衣卫指挥使和东厂提督。纷纷对崇祯侧目!皇上太懂了!尤其是李若琏,对崇祯的崇拜已经到了极点。打发走王庭梅,李邦华立刻说道:“陛下,李自成大军已于昨晚到达居庸关下,今日开始攻打关隘。...
《结局+番外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朱连》精彩片段
“还有,朕问你,凶手是谁?”
王庭梅机械似的回答道:“是流贼。”
“那告诉那些学生,凶手是流贼!流贼就藏在京师百万民众之中,仅靠顺天府衙这些人是抓不住的。”
“他们手中有笔,鼻子下有嘴,让他们用笔写,用嘴说!写给京师百万民众看,说给京师老百姓们听!把流贼残忍无情的一面全都展现出来,只有百姓们看到了真相,才会抵触流贼,恨流贼,发自内心的想抓流贼!”
“抓住了流贼,就是抓住了凶手。”
“剩下的,还用朕多说吗?”
王庭梅跪在地上怔了一会,磕头谢恩后急匆匆离去。
四位阁臣,外加锦衣卫指挥使和东厂提督。
纷纷对崇祯侧目!
皇上太懂了!
尤其是李若琏,对崇祯的崇拜已经到了极点。
打发走王庭梅,李邦华立刻说道:“陛下,李自成大军已于昨晚到达居庸关下,今日开始攻打关隘。定西伯唐通死守不出,根据储备的箭矢火药推算,最多能守五日。”
“嗯,比朕预想的要好。”
“陛下,流贼将至,城中米面价格飞涨,百姓们快吃不起饭了。”户部尚书方岳贡说道。
“陛下!”方岳贡刚说完,吏部尚书邱瑜站了出来,“臣自领吏部尚书职以来,暗地里考察百官。有些官员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导致政令不通,朝廷运行不畅,臣请陛下严惩。”
说罢,他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题本,递给了王承恩。
紧接着工部尚书范景文拱手说道:“陛下,最近工部多位匠人临时告归(请假),似有人从中作梗,求陛下派锦衣卫调查。”
四位阁臣,说了四件棘手的事。
崇祯丝毫不慌的站了起来,面带微笑。
历史上的崇祯或许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他可以。
数理化,史地政,还有番邦外语他都懂!
“李阁老拟旨,三五日后让唐通伺机撤回京师,回来前把所有的东西都带上,哪怕一粒米也不能给流贼留下!”
“陛下...圣旨...内阁没问题,都察院怕是不会署名。”
崇祯愣了,李邦华是从都察院出来的,方岳贡也曾在都察院任左副都御史,内阁两位阁臣竟然搞不定都察院?
没有都察院的署名,这份圣旨就不成立,就算强行盖章发出也没有法律效力。
“为何?”
乾清宫比外面的温度高,热的李邦华浑身冒汗,他拿出手帕一边擦拭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说:“今天内阁收到都察院两位御史的题本,弹劾定西伯唐通怯敌不敢出战,有损大明威名。”
啪!
崇祯猛地一拍桌子,气的想骂人。
这也太扯淡了!
该不该迎敌,是否迎敌,什么时候迎敌是由领兵的武将说了算。
御史们算个屁!
唐通和居庸关的守军加起来只有一万人,李自成十多万,怎么打?
就算是十万个馒头,唐通也得吃两天才能吃完。
但凡有点脑子的也知道唯有死守才能拒敌。
“听李阁老的意思,都察院的御史们不但不会在圣旨上署名,甚至想让唐通出关迎战?”
“是,陛下。”
“好,内阁只管拟旨。王之心一会给都察院那边带个话,想让唐通出关迎战的人来一趟乾清宫,朕封他为定南伯,让他带两千人去迎战刘芳亮。”
“不敢去的就老老实实在圣旨上署名。”
李邦华眨了眨眼睛,领旨退后。
“方岳贡,米面价格涨了多少?”
“三成,目前还有上涨的趋势。”
“无妨,户部管着京仓和通州仓,朕从内帑给你们户部拨银五十万两,买高卖低,以抑粮价。”
可悲,可恨!
他本想过些天再让李若连接管锦衣卫,毕竟锦衣卫内部关系错综复杂,一旦高层有所变动,内部肯定会乱一阵子。
现在,他的想法变了。
赶快让李若琏接管锦衣卫,否则在吴梦明这个家伙的带领下,锦衣卫将毫无作为。
分析清楚后,崇祯吩咐门外的王承恩:“王承恩拟旨,锦衣卫都指挥使吴梦明失职失察,现革去其指挥使一职,押往诏狱听候发落。”
“东厂提督王之心犯失职之罪,念在其忠心耿耿,又在朝堂之上捐助饷银,暂且绕过。命其三日内破获行刺一案,戴罪立功!”
“至于锦衣卫都指挥使的缺,由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补上。”
“勇卫营护驾有功,参将庞子晋官升一级,赏银五百两;其余人等,各赏赐五两白银。”
“暂且这样吧!”
吴梦明无话可说,跪地领旨:“罪臣吴梦明谢陛下隆恩!”
不等他把话说完,王承恩便让门外的锦衣卫将吴梦明押了下去。
两个锦衣卫非常现实,他们丝毫不顾及这位前锦衣卫指挥使的面子,直接用绳索将吴梦明捆结实,推搡着往宫外走去。
王之心先是跪地领旨,随后长跪不起汇报情况:“陛下,行刺一案现有重大发现,臣跪请陛下圣听。”
“朕在听。”
随后,王之心将定国公府中看到的一切都说了出来。
定国公府偏院内的尸体是一具男尸,年纪在二十岁左右,穿着定国公府上家丁同款的衣服。
眉心中间而亡,尸体旁边放着一张弓和两支箭,再无他物。
“你觉得谁是幕后真凶?”
“此事关系重大,臣不敢妄言。”
“那就查,狠狠地查!查不清楚都不许睡觉!”崇祯怒道。
身为一朝天子,竟然在京师遇刺。
如果没有罩甲保护很可能已经挂了。
幕后之人明目张胆的行刺皇帝,简直胆大包天!
“王承恩拟旨,天子遇刺,太子南迁,今夜京师戒严!为确保太子安全,三大营除守城人外,其余人等在皇城外驻守;巡捕营,锦衣卫,东厂在午门外集结待命。另从东厂和锦衣卫各抽调一千人,准备护送太子去往南京。”
“遵旨!”
等崇祯说完旨意,王之心小心问道:“陛下,定国公府现已被重重包围,不知陛下有何旨意?”
“抄家的事办的怎么样了?”崇祯没有回应王之心,而是问起了抄家的进度。
“回陛下,魏藻德和王正治的家已经被查抄,成国公府还未来得及查抄便听闻陛下遇袭。”
“限你们两个时辰内将成国公府查抄干净,否则数罪并罚!至于定国公...朕累了,明天再说。”
“遵旨,臣告退。”王之心不敢逗留,施礼后迅速离开。
随着殿门关闭,崇祯闭着眼睛复盘今晚的计划。
穿越来的第一个夜晚太重要了,如果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那么他就能挽救大明半壁江山。
“王承恩,把庞子晋喊来。”
崇祯和庞子晋在乾清宫内密谈了半刻钟,等庞子晋离开,已是日暮西山。
看着将要落下的太阳,崇祯深吸几口气。
生死存亡,就在今夜!
今晚上有三件事,任何一件都不能出差错,否则将前功尽弃。
第一件事是太子南迁。
他是大明的未来和希望,不能出任何差池。
第二件事是灭陈演和光时亨满门。
杀他们既是泄愤,也是他全部计划的一部分。他们不死,后面就进行不下去。
“内阁和襄城伯随朕去往偏殿,其余人给朕在这等!等吴梦明和王之心回来,没有问题的才能离开。”
“陛下恕罪!臣知错了。”
“陛下,念在臣祖上功劳的份上就饶了臣吧!”
在一声声求饶中,崇祯离开皇极殿。
殿门关闭前他故意对着李若琏说道:“李若琏。”
“臣在!”
“派人守住这里,要吃给吃,要喝给喝,擅自离开者,斩!”
“遵命。”
离开皇极殿后,崇祯深吸一口气。
历史上的崇祯总说群臣误我,之前还不信,现在他深信不疑。
若是太平盛世这些大臣贪污他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兵荒马乱天灾人祸,大明已经没有血可以吸了,再吸下去亡国灭种了。
该死!
你崇祯不敢做的事,我做!
你崇祯不愿杀的人,我杀!
你崇祯不愿担的骂名,我担!
你崇祯救不了的大明,我救!
激动过后,他快速恢复冷静。
自古君治吏,吏治民。民养君,君养吏。
现在君和民都穷的要死,钱去了哪里还用说吗?
往后的日子,朝堂既是战场。
历朝历代,皇帝都会允许官员一定程度的贪污,在帝王术这叫驭人之道。
人之初,性本恶。
有人贪财,有人好色,有人专权。
没有无欲无求的活人,只有无欲无求的死人。
贪财是真的爱财吗?非也,他们追求的是贪污过程。
好色呢?这个不让说,跳过。
专权者也并非喜欢权利,而是享受那种被尊敬的感觉。
每个皇帝的底线不同,造就的臣子也不同。
所以每当新帝登基,前朝重用的官员下场都很惨。
无他,只是新皇帝的底线比较高。
高明的君主既能满z足臣子的恶的一面,又能让对方知道底线。
如此驭人方能长远。
现在时局不同,朝堂不同。为了搞钱,必须拿贪官开刀。
来到偏殿后,崇祯首先单独召见了李邦华。
不等殿门关闭,崇祯直接进入正题,“流贼将至京营空虚,兵部即刻开始募兵!”
“遵旨,陛下,那些银子...”
“是真的。”
李邦华松了口气。
他抬头看了一眼崇祯,脸色虽然没表现出什么,心中却是无比担忧。
钱钱钱!
大明朝什么都不缺,唯独缺钱。
现在好不容有钱了,流贼却即将兵临城下。
“陛下,既然有钱了,抄家的事是不是该缓一缓,抄家只能解一时之渴,而且是饮鸩止渴!此时抄家,不利守城!”
“朕有分寸,说一下募兵的计划。”
李邦华想了想,说道:“臣计划先把拖欠三大营的饷银发了,再发五两守城银。这些人虽不是精锐,却也对火器,弓弩较为熟悉,比普通百姓强许多。”
“随后在京师各处设立百余个募兵点,年轻力壮者发四两守城银,年长者发三两。”
“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崇祯先是点头随后摇头,“前面的没问题,后面募兵条件太苛刻。此次募兵条件放宽,只要能拿起砖头的人都可以招募。”
李邦华花白的胡子抖了抖,不解的问:“陛下,募兵历来只招募年轻力壮者,您的条件怕是太宽松了。”
崇祯苦笑着摇头,“朕何尝不知?可是京师鼠疫横行,别说年轻力壮者,就是能作战的老幼妇孺又有多少?”
李邦华抬起头,凹陷的眼窝飘出复杂的眼神。
是啊,大明的敌人不止有流贼,还有鼠疫,建奴,贪官污吏......
“遵...遵旨。”李邦华跪地领旨,退出偏殿。
第二个被召见的是邱瑜。
“陛下!”刚被升职为吏部尚书的邱瑜非常兴奋,浑身充满了干劲。
“准备一下,朕打算重启京察。”
京察?
听到这两个字,邱瑜一身干劲瞬间散去了七八。
流贼即将兵临城下,文武百官应当齐心协力共守城池,此时重启京察无异于自断臂膀。
而且,京察的效果早已与当初截然不同。
京察制度本身没错,设立的目的在于奖优惩劣,使各级官员能够恪尽职守,为国家统治做出贡献
错的是官员们用京察之名打击异己。
很多不参与党争的人为了自保,也不得不同流合污。
“陛下...此时启动京察,怕是有些不合时宜吧?”邱瑜小心谨慎的问道。
“你在教朕做事?”
邱瑜立刻跪在地上,“陛下息怒,臣只是就事论事。”
崇祯微微一笑,“朕当然知道此时不宜启动京察,所以让你提前准备。”
准备?
邱瑜一脸懵逼。
京察需要准备什么?无非是根据官员们往年的政绩,以四守六法来判断升降。
官员们的表现如何都在吏部有记载,不需要准备。
“请陛下明示!”
“查一查政绩突出者,还有他们举荐外放的官员有哪些!”
“梳理完后把名单交上来,朕有用。记住,这件事一定要秘密的查千万不能走漏风声。”
“退下吧,吏部关乎朝堂,你一定要小心谨慎。”
“臣遵旨。”
邱瑜离开后,下一个被召见的人是方岳贡。
户部的差事不好干。
要是好干也不至于安排五个侍郎在户部任职,仅次于兵部的四个侍郎。
“方岳贡,知道朕为什么让你当户部的差事吗?”
方岳贡是个聪明人,他扶了扶头上的乌纱帽,认真的说道:“陛下慧眼识珠,实乃明君也。”
崇祯怔了下。
这马屁拍的,不但把皇帝拍舒服了,还给自己脸色贴金子。
读书人特么的果然有一套。
“你就不怕朕治你巧言令色的罪吗?”
方岳贡深施一礼:“为君者自有大肚量,不会与臣子一般计较。”
崇祯指着方岳贡的脑袋,被逗笑了。
收敛笑意后,崇祯背过身问道:“你是湖广人?”
“是,臣是湖广谷城人。”
“湖广...”崇祯喃喃自语,“湖广的官员大部分是楚党成员吧?”
方岳贡先是一愣,随后脊背发凉,脚底发软。他悄无声息的咽了口唾沫,说道:“陛下,臣不太清楚。”
怎么可能?
田赋占朝廷赋税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说免就免了?
皇上在干嘛?
这大明朝还行不行了?
读书人把报纸还给那人,低声说道:“老兄随便看吧,别当真,我才是某个公子哥胡乱写的。”
“哦!”那人拿回报纸,边看边念。
“皇上巡视戊字库回宫途中遇刺,凶手乃是当朝一等公爵成国公朱纯臣,现已将朱纯臣移交刑部,等待三司会审。”
“流贼将至,朝廷募兵守城,凡是能肩扛手提十斤重物的人,都可以到兵部报名参军。年轻力壮者的每人发四两守城银,其余的每人三两守城银。”
“前内阁首辅陈演,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私通流贼、建奴。为了毁灭证据,被建奴在京师的内奸制造了灭门惨案。现在内奸已经查明,是八家为朝廷办事的商号。分别是......”
“流贼攻破宣府,直奔京师门户居庸关!”
他念的每一件事,都是朝廷最近发生的事。
有的轰动京师,有的不为人知。
这些事虽然有大有小,但都是百姓们想知道的事,看完之后津津乐道的事。
随着卖出的报纸越来越多,报纸上信息的传播面也越来越广。
“这上面写的东西是真的吗?”
“是真的,刚才我问我二舅表婶的表侄了,他在宫里当差,说这邸报上的内容千真万确,而且是万岁爷亲自写的。”
“好啊!太好了!皇上知道咱们穷,给咱们免了一年田赋,我说他老人家是千古名君不为过吧?”
“不为过,不为过!”
崇祯十七年上面的消息,以风卷残云之势迅速席卷京师。
孩童们溜街串巷不遗余力的卖报,百姓们踊跃报名参军,茶余饭后更是多了无数谈资。
官员们看着报纸心里五味杂陈。
有人高兴,这些事关京师,事关大明的事都被皇上处理的十分妥当,大明的天亮了。
有人难过,同僚被杀,财路被挡,这些都是崇祯干的!
更多官员心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
这份邸报将朝廷信息,官员的所作所为全部展现出来。
之前他们给老百姓展示的神秘、尊贵面目,被这份报纸撕z烂扯碎了。
不但神秘感没有了,就连那份尊贵也所剩不多。
简单来说,优越感不多了。
怪谁?
怪皇帝?他们不敢!
只能怪那些印刷报纸的太监和卖报的小孩。
乾清宫,东暖阁。
崇祯坐龙书案旁一边处理公务,一边听王承恩给他汇报老百姓的反应。
“等等,有人看完报纸后一文钱转卖?”
“是,因为这事卖报的和买报的还打起来了。”
“大明朝果然奸商辈出!”崇祯随口说了一句后猛地一拍大腿,他吩咐道:“去,让锦衣卫给朕找几个有名的奸商来,朕有事吩咐他们去做。”
“遵旨。”
王承恩刚要离开,只见内阁首辅李邦华急匆匆跑来。
“陛下,急报!”
李邦华瘦弱的身躯在风中摇晃,花白的胡子早已被风吹乱,通红的双眼和蜡黄的脸颊让人看了一阵担忧。
内阁事务繁忙,这位年已古稀的老人还吃得消吗?
李邦华刚要下跪,崇祯急忙免礼,“李阁老年纪大了,以后私下见朕免去君臣之礼。”
“陛下不妥!臣虽然年纪大了,但该守的规矩还是要守的。”
“勿再推脱。”崇祯不容拒绝的说道。
“谢陛下!”李邦华咽了口唾沫,从怀中拿出一张纸,说道:“陛下急报,刘芳亮率所部四万人马离开河间府,直奔京师而来。”
“张内官,这烤馒头就着热水吃,可还吃得惯?”
张容淡淡说道:“挺好,比皇宫的饭好吃。”
“不是吧...”邓珲一脸的不可思议,“万岁爷吃的都是山中走兽云中燕,陆地牛羊海底鲜,你们都是万岁爷面前的红人,吃不上肉还喝不上汤吗?”
张容白了他一眼:“万岁爷自崇祯三年起就不吃肉了,平日只吃白菜萝卜和洋芋,我们这些奴婢别说馒头,有窝窝啃就不错了。要不是前些日子发了饷,我这会走路还发飘呢。”
听到发饷二字,邓珲眼前闪过一道精光。
他不动声色的给自己倒了一碗热水,假装不在意的问道:“发饷?你们守着万岁爷也会缺饷?”
“你不懂,朝廷的钱优先发给边军,其次才是我们这些人。对了,你们来之前没发饷吗?”
邓珲眼神黯淡:“朝廷欠了八个月的饷银,到现在一文钱没发,我和兄弟们家里都揭不开锅了。”
高文采吃完最后一个馒头,喝了口水:“邓守备放心,现在朝廷有钱了,用不了十天半月饷银就发下来了。”
“等不及了,我今日来有个请求。”
不等高文采和张容询问,邓珲就迫不及待的说道:“我和手底下的兄弟们能不能向两位借点钱?此一去南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家里上有老母,下有小儿,不给他们留点银子,我们不敢走,也不能走!”
高文采张了张嘴,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邓珲是守备,五品官。他是千户,也是五品。
邓珲现在面临的窘境,他高文采同样也遇到过。
幸运的是从京师出发前都补发了饷银。他们把大部分钱都留给了家人,身上只带了一些零用钱。
就算想往外借,也是有心无力。
张容不说话,有意避开这个话题。
他有钱,却不会往外借。
太监与其他人不同,他们没有子嗣,挣得钱都存起来给自己养老用。
就算想借,身上带的银子也不够借的。
见两人沉默,邓珲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
高文采叹了口气:“邓守备,你年纪小我喊你一声兄弟。咱们的情况差不多,朝廷虽然发了饷,可是那些钱我们都留给了家人。”
“就是真心想借,手里也没钱。而且这话你们不应该对我们说,该对刘文耀刘都督说,他管着整个南迁的队伍,让人拿出万八两银子问题应该不大。”
邓珲面无表情的站起身,“两个果真不借?”
高文采与张容对视一眼后两人同时站起身,“邓守备,我们身上没钱怎么借?”
“呵,那就别怪我们兄弟不讲义气了!”
“你想干什么?”高文采右手放到刀柄上,凝神戒备。
张容则直接拔出了刀。
外面的侍卫听到声音后纷纷拔刀,闯了进来。
“干什么?”邓珲冷笑,“老子不干了!”
“你敢当逃兵?”张容上前一步将刀架在邓珲脖子上。
邓珲毫无畏惧,他伸手指着张容:“杀我一个人容易,老子手底下还有一千出生入死的兄弟,你们杀得完吗?”
话音刚落,一个锦衣卫急匆匆跑进大帐:“千户大人,天津守军有异动。”
紧接着另一个锦衣卫慌张的跑进来:“千户大人,探马来报,西北二十里发现一股骑兵,数量在两千以上。”
高文采顿感头大,他深吸一口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抓住第二个进来的锦衣卫问道:“两千骑兵是敌是友?说清楚。”
“穿着边军盔甲,似乎是友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