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精选全文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由网络作家“山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目前已经迎来尾声,本文是作者“山泽”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朱标朱元璋的人设十分讨喜,主要内容讲述的是:散朝吧。”没有理会詹同脸上的欣喜以及其他百官的惊诧,老朱淡淡开口,带着朱标朝后殿走去。也是此时。在众人还没弄明白为何如此的时候,只见胡惟庸率先走到詹同跟前,温声祝贺道:“恭喜詹大人,太子贤明,詹大人令嫒嫁予太子,当真是好福气啊。”“是是是,胡相所言极是。”詹同笑容满面的同时,也不忘冲胡惟庸祝贺道:“胡相独掌中书,前途一......
《精选全文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精彩片段
“詹大人,今后孤也要改口称你为长辈了。”
“臣不敢....”
詹同推辞的同时,脸上抑制不住的笑容。
“散朝吧。”
没有理会詹同脸上的欣喜以及其他百官的惊诧,老朱淡淡开口,带着朱标朝后殿走去。
也是此时。
在众人还没弄明白为何如此的时候,只见胡惟庸率先走到詹同跟前,温声祝贺道:
“恭喜詹大人,太子贤明,詹大人令嫒嫁予太子,当真是好福气啊。”
“是是是,胡相所言极是。”詹同笑容满面的同时,也不忘冲胡惟庸祝贺道:“胡相独掌中书,前途一片坦荡啊。”
“詹大人言过了,都是为陛下效力,日后还望詹大人与本官多多走动。”
语罢,胡惟庸微微拱手便朝奉天殿外走去。
而看着文官之首的胡惟庸都对詹同如此客气,其他官员连忙涌到詹同身旁,很是谦卑的恭贺道:
“恭喜詹大人,贺喜詹大人。”
“詹大人喜得贤婿,当真是好福气啊。”
“太子大婚之时,还请詹大人顾念同僚之谊,赏赐我等一杯喜酒啊。”
面对众人的恭贺。
詹同喜笑颜开的同时,不忘出言嘲讽不远处依旧呆站原地的吕本。
“今日吕大人也得陛下赐婚,我等也恭贺吕大人喜提贤婿。”
“哼~”
不等詹同一行人靠近,吕本冷哼一声,怒甩衣袖便转身离去。
“吕大人,到时候莫忘了请本官喝一杯喜酒啊!”
见吕本快步离开,詹同心情大好,转向其他官员兴奋说道:
“诸位大人,小女有幸得太子垂青,老夫感念至极。”
“今晚杏花楼,老夫备上薄酒,还请诸位大人务必赏光。”
“那是自然,我等一定前去。”
“多谢詹大人,今晚我等一定到。”
在众人的祝贺声中,詹同昂着脑袋,大跨步朝殿外走去。
他也是迫不及待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家女儿。
而等詹同刚一到家。
当即便扯着嗓子兴奋大喊道:
“女儿!丫头!好事!天大的好事!”
“老爷,小姐还在后院。”
“好!”
詹同应了一声,快步朝后院走去。
可等他刚到后院,竟发现自家女儿一大早便跟着嬷嬷学习礼仪。
“女儿!”
詹氏大喊一声,箭步冲到詹氏跟前。
“父亲如此高兴,可是.....”
不等詹氏说完,詹同当即打开手中圣旨,直接说道:
“陛下赐婚了,你嫁给太子!”
此话一出,詹氏连忙凑到圣旨跟前,仔细看了起来。
等确定不是做梦后,詹氏忙看向詹同问道:
“女儿可是与吕家妹妹一同嫁给太子的?”
“当然不是!”
“陛下也给吕家姑娘赐婚了,夫家是城防都尉马志宇。”
一想到吕本那跟吃了屎一样的表情,詹同当即便放声大笑了起来。
“女儿,你是不知道,当时吕本那老家伙脸色有多难看.....”
听到这话,詹氏心中不满好奇了起来。
“父亲,吕家妹妹相貌不错,为人也是聪慧明理,为何太子看中了女儿,却没看上吕家妹妹。”
“这便是他们吕家没有这个福气!”
“父亲!”
见自家老爹还沉浸在打脸吕家的畅快,此时依旧是一副扬眉吐气的样子。
詹氏温声提醒道:“父亲,既然陛下下旨,让女儿嫁给太子,服侍太子,那咱们家就是皇亲国戚。”
“容女儿说句大不敬的话,您已经是太子的岳丈大人。”
“所以今后,盯着咱们家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您也该愈发谨慎才行。”
“嗯......”被女儿这么一提醒,詹同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不过下一秒,詹同满脸惊喜的看向自己女儿。
“甚至派出斥候,与蓝玉约定时间,同时进攻围困先锋营的元兵。”
朱标说话的同时,老朱一点一点在地图对照分析。
等朱标说完,老朱猛的抬头,满是诧异的看向朱标。
他只知朱标有理政治国的才能,可他竟然忘了,朱标从小便跟常遇春习武,更是十三岁就跟着他上战场。
朱标如此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竟然此时才知道。
只不过心中感慨的同时,老朱还是认为朱标所说的一切都显得太过轻松了些,给人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
“标儿,你分析的不错,只不过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恐怕进展的不会像你说的那般顺利。”
见老朱神情有些不屑的出言评定。
朱标也不反驳。
因为方才他说的一切,并非是他分析得来的。
乃是在历史上真正发生的。
站在上帝视角,朱标此时自然不会与老朱大谈军法,争辩太多。
等北平的军报送来,一切就都有定论了。
“陛下,北平军报。”
见胡惟庸站在武英殿外,老朱当即便让他进来。
毕竟老朱也想看看,北平战事是否一切都如朱标说得那样。
“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起来吧。”
“北平捷报!”
此话一出,老朱眼神古怪看了眼旁边的朱标。
太监接过军报的同时,胡惟庸继续说道:
“魏国公击溃图拉河一带元兵,当即率兵北上。”
“于当天深夜子时,会兵捕鱼儿海,与被元军围困的先锋营前后夹击,共破元兵!”
“此战斩敌三千,俘虏元兵士卒五千人。”
胡惟庸说完,一脸兴奋看向面前的老朱。
他今日早朝刚被任命为中书左相,下午便接到北线战事的捷报。
在这个极其重视因果预兆的社会。
老朱没准会认为,将他胡惟庸提拔为左相乃是祥瑞之兆。
没准老朱还会一时高兴,对他也有所赏赐。
可就在胡惟庸满心欢喜,一脸期待的望向老朱之时。
竟发现此时的朱元璋分但没有半分高兴。
反而表情诧异,甚至有些惊恐的看向一旁的太子朱标。
“陛....陛下.....”
听到胡惟庸再次发声,老朱这才从方才惊骇中回过神来。
老朱也是万万没想到。
千里之外的北线战况,朱标竟料想的分毫不差。
如果朱标不是提前得到消息。
那朱标无疑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不世出的罕见帅才。
将来朱标没准能像李世民一样,成为定国安邦、创立盛世的文武双全的不世帝王。
努力平复心中激动,老朱重新看向胡惟庸道:
“北伐大军有功,传咱旨意,嘉奖三军。”
“是!”胡惟庸应了一声,却没有下去传旨。
反而表情担忧的站在原地,似有话要说。
“还有何事?”
闻言,胡惟庸故作犹豫,艰难开口:
“臣斗胆进言,若大军凯旋而归,陛下该如何赏赐有功将帅。”
此话一出,饶是朱元璋也不由担忧了起来。
的确,北伐大军凯旋而归,他该如何赏赐有功将帅。
说的再直接些,朝廷该如何赏赐徐达、冯胜、李文忠他们三人。
冯胜、李文忠倒是还好,官升一级,赏赐些田产也还能说的过去。
可如何赏赐徐达却让老朱感觉很是麻烦。
要知道,如今的徐达已经是国公之位,世袭罔替。
不仅如此,先前为了让徐达安心北伐,朝廷免了他中书右相的职务,让他独掌明朝大军。
白粥?
朱标也不知道老朱在打的什么哑谜,没有多想,径直朝东宫走去。
而此时的东宫。
因朱标未到,刘伯温一个外臣是不准踏足东宫的。
见他一直守在门口,太子妃常氏缓步走了过来,温声道:
“刘先生请到殿内落坐。”
“臣不敢.....”
“刘先生,太子视您为师长,本宫自当以长辈之礼待之,先生请坐。”
听到常氏这话,刘伯温跟在常氏身后走进东宫。
只不过还不等他落座,门外便传来朱标的脚步声。
刘伯温闻声,连忙起身迎接。
“臣刘伯温.....”
“先生不必多礼。”
不等刘伯温下跪,朱标紧跑两步,直接将其扶起。
看着刘伯温那白发白须,鬓角灰白似饱经风霜,朱标语气关切说道:
“一别三年,先生消瘦了不少。”
“承蒙殿下挂念.....”
“咳咳....”
也不知是故意还是真的重疾缠身。
刘伯温刚说两句便跟着重重咳嗽了起来。
“请太医过来给先生诊治。”
常氏应了一声便朝门外走去。
“不敢劳烦,殿下,老臣这身子.....”
没有理会刘伯温的推脱,朱标牵着刘伯温的手让其落座。
“先生,此次既然回京,便不要再走了。”
“你身体不好,留在京都也好医治。”
朱标说完,明显看到刘伯温脸色一僵。
还不等他继续开口,只见刘伯温当即跪在地上,诚恳回道:
“殿下,老臣时日无多,纵然有心为国效力,也觉得力不从心。”
“恳请.....”
“一别三年,先生也学会说场面话了。”见朱标面容阴沉,冷声开口。
“殿下,臣......”
“什么有心为国效力,只恐力不从心。”
“孤看来,是先生想要明哲保身,远离朝堂!”
“殿下......”
“依孤看来,是你刘伯温自恃清高,瞧不上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更瞧不上皇位上的父皇与本宫!”
“殿下!”
听到这话的瞬间了,刘伯温狠狠将脑袋砸在地上。
朱标这诛心之论若是传扬出去,就算他刘伯温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惊恐之下。
刘伯温忙用颤抖的声音,高声解释道:
“殿下,老臣断无此念啊,老臣当真....”
“若无此念,那便留在京都,好生调养身体!”
屋内的一幕,也被赶来的朱元璋看的真切。
看着朱标冲刘伯温发怒,老朱虽然觉得有些不妥。
可朱标执意要将刘伯温留在京都,这点老朱还是十分满意的。
“刘先生,李善长刚刚辞官还乡,左丞相之职空缺....”
“殿下,老臣愿意留在京都,可左丞相一职,老臣的确力不从心啊。”
不等朱标说完,刘伯温连忙开口解释。
也是听到这话,朱元璋大步流星走了进来。
在座位落座,假意翻看奏折的同时,冲着朱标幽幽说道:
“老大,刘先生瞧不上左丞相之位,若是他想当,三年前就不会百般推脱了。”
“臣刘伯温,拜见陛下!”
“起来吧。”
老朱白了一眼刘伯温,淡淡说道:
“你们继续,不用理会咱。”
等老朱说完,朱标伸手将刘伯温扶了起来。
“既然先生不愿为我大明丞相,那孤还有另一件差事。”
听到朱标这话,刘伯温虽然依旧极不情愿。
但他还是静静等着朱标开口。
毕竟看朱标还有朱元璋这架势,摆明了是要他留在朝堂任职。
若是他敢继续推辞。
莫说是朱元璋了,恐怕就连朱标都不会饶他。
“殿下请讲,只要老臣力所能及,绝不推辞。”
“嗯,常氏怀有三月身孕,孤想请先生担任皇孙的老师,为其蒙学。”
被朱标这么一说。
刘伯温目光呆滞,依旧看向朱标,等着朱标给他安排差事。
可过了半晌,却依旧不见朱标继续开口。
“只.....只是如此?”刘伯温不可置信的问道。
而旁边的朱元璋闻言,也有些匪夷所思的看向朱标。
“没错,只是如此。”
看着面前一脸温和的朱标给出确定的回答,刘伯温松了口气的同时,心中愈发疑惑了起来。
就在刚刚。
素来沉稳的朱标对自己发那么大的火,难道就只是为了给还未出世的孩子找一个老师?
刘伯温虽自信有几分谋略,可他却不敢说自己的学问最好,最适合当皇孙的老师。
宋濂、高启,这二人在学问方面甚至要胜过他。
詹徽,詹同,还有吕本,这三人有学问、有官声的同时,也比他刘伯温要更加年轻。
在刘伯温看来,他绝对不是教导皇孙最合适的人选才对啊。
“殿下,皇孙尚有七月才能降生,蒙学的话也要等到五岁之后。”
“老臣是有心教导皇孙,可六年之后.....”
“恐怕老臣早就换成一捧黄土了。”
“那就请先生留京好生调养身体,等到皇孙能够蒙学后,为其教导。”
朱标看了眼一旁的朱元璋,随即冲刘伯温玩笑说道:
“若是先生早一步先走,那应当算是欺君之罪吧!”
尽管朱标语气平和,没有半点威胁之意。
可刘伯温依旧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殿下,让老臣留在京都,可还有其他吩咐?”
“孤方才不是说了吗?仅仅是教导皇孙这一个差事。”
将刘伯温扶到座位上坐好,朱标愈发温声说道:
“既然先生没有官身,每月也就没有俸禄。”
“孤便在京都给先生置办一处宅院,府中用度每月由太子府支应。”
“而且皇孙还不能蒙学之前,先生也不必久居京都。”
“先生这几年大可以游历我大明的大好河山。”
“只不过还请先生记住与孤的承诺,还请先生记住,京都有先生的家。”
此话一出。
刘伯温似被戳中了什么一般,眼角竟莫名滑下几滴清泪。
情绪激动的同时,竟又跟着连续不断的咳嗽了起来。
“太医还没到吗!”
听到朱标催促太医,刘伯温忙伸手阻止。
“殿下,臣这病,治不好了。”
“不过臣一定多活几年,无论如何也要为皇孙上一堂课。”
“那就多谢先生了。”
也是此时,见常氏带太医前来。
朱标看向常氏欣喜说道:
“刘先生已经愿意教导雄英。”
“当真?”
看着常氏那一脸兴奋的表情,刘伯温连忙拱手道:
“承蒙太子殿下看重,老臣就算拖着这幅病体,也要等到给皇孙上课。”
“多谢先生。”
常氏闻言,竟微微欠身冲刘伯温行了一礼。
可就在刘伯温一脸惶恐,起身回礼之时。
旁边的朱标却跟着继续说道:
“爱妃,既然刘先生愿意收雄英为学生,那你就替雄英先行了拜师礼如何?”
“毕竟朝堂之中,中书省统御六部,御史台监察百官,这二者是绝不能交到同一人手上的。”
“可陛下却没有免除你御史中丞的职务,起初我还以为,陛下是对我胡惟庸完全放心。”
“现在看来,陛下是觉得御史台已不足以监察百官,所以才重设检校,设立锦衣卫,索性直接监视朝中官员。”
“这.....义父是说,陛下已经对御史台不放心了?”
见涂节现在还只关心自己御史台那一亩三分地,胡惟庸眼中满是鄙夷的瞪了他一眼。
“不是不放心御史台,是觉得御史台监察力度不够。”
“换句话说,是陛下认为朝中官员不敢弹劾我胡惟庸!”
听到和自己没太大关系,涂节这才松了口气。
只不过见他如此,胡惟庸愈发后悔收了这么个蠢蛋当自己的亲信。
可聊胜于无,他还是看向涂节继续道: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陛下设立锦衣卫,明摆着是冲我胡惟庸来的。”
“可我明明知道这锦衣卫是冲我来的,我非但不能进言劝阻,相反我还要替陛下安抚百官,让他们也不能进言劝阻。”
“不得不说,咱们这位陛下手段着实高明!”
胡惟庸说着,又突然笑了起来:
“陛下这是给我递来了根索套,让我自己把自己的脖子套上。”
“哈哈哈,提拔我为左丞相,也不过是陛下的提前谋划罢了。”
胡惟庸说完,脸上满是无奈和自嘲。
只不过他也是多心了,设立锦衣卫明面上看,的确是冲他这个左丞相来的。
可实际上,就算没有他胡惟庸,以老朱独权的性格,也依旧会设立锦衣卫。
看着胡惟庸那无奈沮丧,却又满是自嘲的笑容。
涂节心里却突然好受了许多。
他涂节被胡惟庸视为棋子,可胡惟庸何尝又不是陛下手中的棋子?
如此说来,胡惟庸也不比他强上多少。
“涂节!”
就在涂节心中冷笑一声,胡惟庸突然冷声问道:
“安排你的事办的怎么样了,五万石的粮饷能否能如期送至北平?”
被胡惟庸这么一说,涂节立时面露难色。
“义父,北伐大军已出兵七个月,北平附近的屯粮都已尽数调往前线。”
“再想筹措粮草,就只能从南方运输。可是这样一来,粮草最起码要等上两个月才能抵达北平。”
“不行!”胡惟庸怒手拍桌,当即便站起身子。
“五万石粮饷,就算是从商人手中买也花不了几个钱,那些个官员每年贪墨的恐怕都不只这个数。”
“告诉河北、山东的官员,若是十日之内不能将这五万石粮饷送到北平,他们的官也就当到头了!”
见胡惟庸如此恼怒,涂节自然不敢耽搁,当即趴在案前给河北、山东的官员写信。
将写好的信件递给胡惟庸后,涂节沉吟片刻疑惑问道:
“义父,北伐大军不缺粮草才对啊。”
“三日前刚有二十万石粮草送到北平,按理说这些粮草足够大军两个多月的用度啊。”
“为何您要.....”
不等涂节说完。
当看到胡惟庸猛的抬头,狠狠瞪了他一眼。
涂节惊慌失措的同时,竟吓的直接后退几步。
见他如此,胡惟庸重重叹了口气,无奈说道:
“五万石粮草,是太子的命令,若是我不照做,你觉得我有几个脑袋可以掉?”
“太子下令?”
“不错。”
提及朱标,胡惟庸只感觉浑身都有些不自在。
好像在朱标跟前,不管他心里想什么,朱标都能第一时间洞悉无余。
这时候如果皇位上坐的是朱标,朱标最应该做的,便是赐死这些功高盖主的将帅。
只不过这些事情,此时的老朱不会做,将来朱标也同样不会做。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朝廷开始大面积清洗有功将帅,恐怕也只有一种可能。
那便是像历史中一样,朱标先老朱一步薨逝。
老朱拟定的下一任继承人不是皇子,乃是皇孙,而且还必须是庶出没有淮西背景的皇孙。
在认为皇孙无法驾驭有功将帅的时候,老朱才会大面积清洗有功将帅。
说来也是奇怪。
这些个前提少了任何一个,淮西将帅都不可能被大面积清洗。
可偏偏是这万中无一的可能,却真真切切的在历史中上演了。
思绪至此,饶是朱标也不由感慨,有的时候,现实总要比小说更有戏剧性,也更加荒诞一些........
只不过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
清洗淮西勋贵已经是不可能发生的了。
现在的朱标不会英年早逝,还未出生的朱雄英也不可能过早夭折。
至于那个举全国之力,都打不过朱棣的朱允炆,压根就不可能出生。
所以当下的大明,只会愈发强盛。
等扫平北元后,朱标也会率兵东进,倭国、高丽都要消失。
安南,吐蕃,也要归服。
再然后,便是发展经济,科技,改善民生。
就在朱标规划心中蓝图的同时,门外一名太监快步走了进来。
“殿下,小的有辱圣恩,您让小的找的东西,没有找到。”
说话这人乃是东宫太监刘保儿。
实际上,刘保儿自打胡惟庸来时便在武英殿外。
之所以迟迟没有进去,也是因为方才朱元璋在场。
而他要给朱标汇报的消息,毫无疑问是必须要背着朱元璋的。
“殿下,小的失职,不仅没找到殿下想要的东西,小的带去的人还被五城兵马司给扣下了。”
“什么?”
当看到向来温和待人的朱标此时陡然冷厉,一双眸子正死死盯着自己。
刘保儿忙趴在地上,不敢去看朱标的眼睛。
“五城兵马司的提督是谁?”
“毛....毛骧毛大人。”
听到这个名字,朱标微微一愣,很快便也释怀了。
无他。
毛骧乃是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
虽说老朱现在还没有正式设立锦衣卫。
但刚刚关于蓝玉奸污北元王妃的密报,老朱是从一个极其精致的机关盒子里拿出来的。
这便足以证明,现在的老朱已经搭建好锦衣卫的情报网络,也已在朝中、军中全国各地都安插好了锦衣卫。
恐怕现在的老朱就是在等一个契机,好将已经铺设好的锦衣卫公之于众。
而且朱标也很清楚。
在锦衣卫之前,大明还未建国,老朱还只是吴王的时候,老朱便已经成立一个特务机构,检校。
检校也就是锦衣卫的前身,在当时负责搜罗情报、刺杀敌阵大将、监视手下。
洪武二年被处死的杨宪,便是检校的头目。
如果朱标没记错的话,毛骧也是检校中的一员。
所以刘保儿的人被毛骧逮捕,朱标也是一点都不意外。
在朱标沉思之际,刘保儿想了半晌,怯生生说道:
“殿下,小的是否去找毛骧大人,以殿下您的名义让毛大人放人?”
“不必。”
朱标冷哼一声,猛的起身径直朝门外走去。
见朱标如此。
刘保儿当然知道朱标这是要去和老朱理论。
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评论